PET薄膜全称聚酯薄膜,我们平时称为PET薄膜,它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一种薄膜材料。目前因为PET薄膜的综合性能优良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其广泛应用于包装装饰、屏幕保护、镜面表面保护、电子、工业用膜等领域。



一、按生产工艺分类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生产时采用有光料,即在原材料聚酯切片中添加钛白粉,经干燥、熔融、挤出、铸片和纵横拉伸等一系列精细工序,制成高档薄膜。其用途极为广泛,凭借优异的性能,在众多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单向拉伸聚酯薄膜(CPET):以半消光料(原材料聚酯切片中未添加钛白粉)为原料,经干燥、熔融、挤出、铸片后进行纵向拉伸。这种薄膜在聚酯薄膜中档次和价格最低,主要用于药品片剂包装。不过,由于使用量少,厂家较少大规模生产,约占聚酯薄膜领域的 5%,我国企业进口量也较少,标准厚度为 150μm 。


二、按用途分类


PET 高光亮膜:不仅具备 PET 薄膜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还拥有极佳的光学性能,如透明度高、雾度低、光泽度好。常用于高档真空镀铝产品,镀铝后呈镜面效果,包装装饰效果出众,为产品增添高端质感。


PET 转移膜(热转印膜):特点显著,拉伸强度高,热稳定性好,热收缩率低,表面平整光洁,剥离性好,可多次反复使用。在热转印工艺中发挥关键作用,满足多样化的图案转移需求。


PET 反光膜:光学性能优良,表面平整、光洁,热稳定性佳,收缩率小,耐光老化。常用于有反光要求的广告牌、交通反光标志(如反光路标、反光隔离带、反光车号牌)、反光警服、工业安全标志等,保障夜间及低能见度环境下的视觉警示效果。


PET 热封膜:普通 PET 是结晶性聚合物,PET 薄膜拉伸取向会产生较大结晶,热封易收缩变形,普通 PET 薄膜不具备热封性能。在商品包装应用中,常将 BOPET 薄膜与 PE 薄膜或 CPP 薄膜复合解决热封口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BOPET 薄膜的应用。如今,通过对 PET 树脂改性,采用 A/B/C 三层结构模头,开发出三层共挤热封型 PET 薄膜,其一面为可热封层,可直接热封合,使用便捷,广泛用于各种商品包装和护卡膜领域。


PET 热收缩膜:作为新型热收缩包装材料,具有易于回收、无毒、无味、机械性能好,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等优势。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取代聚氯乙烯(PVC)热收缩薄膜的理想选择,在包装领域前景广阔。


PET 化学涂布膜:为提升 PET 薄膜表面性能,改善印刷适应性和真空镀铝层结合力,常采用电晕处理提高薄膜表面张力。但电晕法有时效性问题,高温高湿环境下,处理后的薄膜张力易衰减。化学涂布法无此弊端,因而受到印刷业和镀铝业欢迎,有效提升薄膜的后续加工性能。


PET 抗静电膜:在 PET 薄膜中添加抗静电剂,使薄膜表面形成极薄导电层并构成连续相,提高表面导电性能,能让产生的电荷快速泄漏。一般要求抗静电膜的表面比电阻≤10 的 9 - 11 次方欧姆,主要应用于对静电敏感的电子等领域,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在高端应用领域,聚酯薄膜凭借其卓越性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电子信息产业,随着电子产品向轻薄化、高性能方向发展,对聚酯薄膜的性能要求愈发严苛。例如,在柔性电路板(FPC)制造中,聚酯薄膜作为重要基材,需具备极高的柔韧性、尺寸稳定性与电气绝缘性,以确保电路在弯折过程中性能稳定,不发生短路等故障。同时,在半导体封装领域,聚酯薄膜可用于芯片的保护与绝缘,其低吸湿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有效抵御外界环境侵蚀,保障芯片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在光学显示方面,聚酯薄膜同样表现出色。光学级聚酯薄膜是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等各类显示设备不可或缺的材料。它具有高透明度、低雾度、精确的光学折射率等特性,能够有效提升显示画面的清晰度、色彩鲜艳度与对比度。如在 LCD 背光模组中,聚酯薄膜制成的扩散膜、增亮膜等光学膜片,可均匀分散背光源光线,提高光线利用效率,让屏幕显示更加明亮、均匀。


医疗器械领域对聚酯薄膜的应用也逐步深入。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和阻隔性能,聚酯薄膜可用于制作医用包装材料,对药品、医疗器械等进行无菌包装,有效防止微生物污染,延长产品保质期。在一些高端医疗设备中,聚酯薄膜还可作为传感器的关键部件,凭借其高灵敏度和稳定性,实现对人体生理参数的精确监测 。 此外,在口腔科,聚酯薄膜也有诸多应用,如制取印模,协助获取口腔组织的精确印模,为后续制作修复体(如牙冠、牙桥、义齿等)提供准确模型;在某些治疗过程中,用于隔离和分离相邻的牙齿或组织,防止材料粘连;还能暂时覆盖和保护牙齿或口腔组织,避免受到外界刺激或污染 。


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近乎极致,聚酯薄膜经过特殊改性后,在该领域也崭露头角。其高强度、低密度、耐高温、耐辐射等特性,使其可用于飞行器的绝缘材料、热防护材料以及航空电子设备的包装与防护。例如,在飞行器的电气系统中,聚酯薄膜作为绝缘材料,能够承受高电压、强电流,保障电路系统稳定运行;在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中,聚酯薄膜可有效阻挡高温气流对机体结构的侵蚀,确保飞行器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飞行 。



三、按质量分类


不同厂家和国家依据 PET 薄膜质量有不同分类。在我国,厂家一般分为优等品、一级品和合格品;国外及欧美国家厂家通常分为 A 级品、B 级品和 C 级品。一般厂家销售产品中,A 级品占比 97 - 98%,B 级品占 2 - 3%,C 级品为不合格品,不进入流通领域销售。主要因为原料价格高,厂家常将 C 级品回炉作为原料,或卖给纺织厂作纺织原料。国外厂家有时会将每季度或每半年的库存薄膜当作 B 级品出售,东南亚国家一些厂家常采用此做法减少库存。



四、市场规模


在市场规模方面,PET 薄膜展现出持续扩张的强劲势头。就全球 PET 薄膜涂层钢卷市场而言,2023 年其规模已达 2.46 亿元,而中国市场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4 年,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依旧不减,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硬质涂层 PET 薄膜市场规模在这一年达到了新的高度,从增长态势来看,为整个 PET 薄膜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放眼未来,预计到 2029 年,全球 PET 薄膜涂层钢卷市场规模将攀升至 3.2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4.42%。而中国 PET 薄膜市场规模早在 2020 年便突破百亿元大关,预计至 2025 年,年复合增长率会超 8%。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基 PET 薄膜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 2030 年,中国生物基 PET 薄膜市场预计将达到 2.17 亿美元的收入规模,2024-2030 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 12.6% 。这些增长得益于经济的稳步上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环保包装材料需求的增加。



五、市场格局


从市场格局来看,呈现出较为集中的态势。在国内,宝洁、达利、裕丰、中石化等头部企业主导市场,其中宝洁凭借品牌与技术优势,占据市场份额榜首。本土企业如裕丰和中石化借助成本优势及政策支持,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前五企业合计市场份额约 60%,其余份额由众多中小企业及新兴势力瓜分。国际上,日本东丽、日本三菱、杜邦帝人、韩国 SKC、日本东洋纺等企业在全球 PET 基膜生产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六、主要生产企业


国内企业中,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新材料研发、制造、销售的科技型上市公司,通过一系列项目投资与企业收购,建立起从光学级聚酯切片、光学级聚酯基膜到光学膜的完整产业链。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率先涉足光学聚酯薄膜及光学功能膜开发及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全产业链,以合肥本部为主体下设多家子公司,产品涵盖多种光学薄膜及功能性薄膜,改变了我国相关行业前端膜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江苏裕兴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特种功能性聚酯薄膜生产企业之一,是太阳能光伏背板基膜龙头企业,拥有 100GW 光伏背板基膜产能,全球市占率近 34%。双星新材主营高分子复合材料、聚酯膜材料光伏背板膜,其新能源材料产品光伏背板膜国内市占率达 30%。


国外企业中,仪化东丽聚酯薄膜有限公司由仪化集团公司和在全球 PET 薄膜市场占据第一市场份额的东丽株式会社合并建立,东丽株式会社在全球多地拥有 PET 薄膜生产销售公司,借助全球销售网络开展业务。目前 SKC 在聚酯薄膜领域生产多种用途薄膜,产品应用广泛。这些企业凭借各自的技术、品牌、规模等优势,在 PET 薄膜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推动着行业不断发展。



七、PET 薄膜行业多维度发展

技术创新持续深化:企业将不断改进材料配方与生产工艺,进一步提升 PET 薄膜的综合性能。例如,研发具有更高强度、透明度和阻隔性能的产品,以契合高端包装、电子等领域日益严苛的要求。同时,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力。


绿色环保成为主流:在全球对环保问题关注度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PET 薄膜行业将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方面,加大对可降解 PET 材料的研发投入,促使可降解 PET 薄膜实现技术突破并逐步商业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PET 薄膜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将持续拓展。在新能源领域,如太阳能电池背板、锂离子电池隔膜等,PET 薄膜凭借其独特性能将迎来更多应用机遇;在智能制造领域,可用于传感器、柔性电路等产品。此外,在医疗、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PET 薄膜也有望凭借性能优势开辟新的应用空间。


产业链整合加速:为增强企业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行业内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与整合将愈发频繁。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采购、生产与销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整个行业的协同发展。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将促使 PET 薄膜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 PET 生产国,凭借产能规模、完整工业体系和产业链协同等优势,有望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更重要地位。但与此同时,也将面临来自全球各地企业的激烈竞争,企业需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强化品牌建设,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