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000亿美元——这是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不仅一扫2023年的增长颓势,更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印证了半导体产业“短期波动,长期向上”的核心逻辑。
从工业照明的精细调控,到AI芯片的算力跃迁,人们已经看到半导体产业对生产生活的颠覆型推动,却鲜少关注支撑这一变革背后的基石——材料科学的突破。
当人们的目光还在聚焦于芯片的大国角逐,数据却揭示了另一条暗线——2024年全球半导体陶瓷市场规模已经增长到25.51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43.47亿美元;2018-2023年全球电子陶瓷市场规模由1608亿元增长至19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4%,而新一代氮化物的国产替代亦在加速推进。
在这场隐秘的产业链战役中,电子陶瓷作为关键材料,竞争尤为激烈。长期以来,高端电子陶瓷市场被日本京瓷(Kyocera)、美国CoorsTek等国际巨头所垄断,这些企业凭借着核心技术壁垒构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让众多国内企业只能在低端领域内卷不止。
但至少在当下有一点是明确的,这堵无形的高墙正在给国内具有创新力的企业向上突破的机会。就像中芯国际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完成7nm工艺突破;宁德时代主导了磷酸铁锂(LFP)技术路线,动力电池占有率全球第一。而在工业巨头都无法精确掌控的电子陶瓷产业,国内正跑出来一匹黑马:臻金新瓷。(全称:深圳市臻金新瓷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这家成立于2024年5月的电子陶瓷产业新星,围绕高速增长的终端应用市场研发广域应用电子陶瓷,包括氮化铝陶瓷基板、碳化硅陶瓷吸盘等,多个项目得到了客户验证,大规模量产在即。
事实上,国际巨头的技术封锁对于中国制造起到了两种作用:一方面淘汰了一批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导致原有秩序崩坏;另一方面培育出浴火重生的公司,促进它们茁壮成长。那么,为什么在竞争激烈的电子陶瓷赛道,臻金新瓷最有机会跑出来?它向上突围的底气又在哪里?
从配方到设备的“臻金方案”
当人们渴望吃到口味更佳、品质更优的蔬果时,尤其是想一品反季蔬果的鲜甜时,大棚种植的作用无可取代,这背后是工业照明技术的持续创新——通过智能光配方精准模拟自然光谱,动态调节光周期与光强,让温室里的番茄褪去酸涩、草莓糖分沉淀更充分,最终将阳光的味道精准复刻在每一寸果肉之间。
而这种精准复刻的背后就需要高端电子陶瓷的精准赋能,相较于传统的高压钠灯,如今大棚种植所用的LED灯使用了高导热性、低热膨胀系数以及优异机械性能的氮化铝陶瓷基板,其能够让大棚种植物接受长期而稳定的工业级补光,且功耗更低、耐高温高湿。
但是,2021年之前想要使用这种氮化铝陶瓷基板,国内的企业需要从日本京瓷(Kyocera)、东芝(Toshiba)、丸和(Maruwa)等企业中购买,其背后的难点囊括了粉体配方、国产设备等方面的突破,正如臻金新瓷CTO宿金栋博士所言,“国内企业想要实现电子陶瓷材料的国产替代,就需要‘全链路国产化’,在粉体配方和工艺适配上面做迭代改进,而这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众所周知,粉体配方与制造设备,是一体两翼,不可分割。在电子陶瓷赛道,任何单一维度的突破都难以支撑产品快速落地,唯有通过“配方-工艺-装备”的协同创新,将材料基因组工程与装备智能化迭代形成闭环,方能实现螺旋式突破。
凭借着长达6年时间的研发积累,臻金新瓷团队不断与产业上下游配合形成了自己的核心工艺Know-how,比如在粉体配方上,臻金新瓷解决了高纯度粉末合成、多元元素掺杂等痛难点,更在国产制造设备的适配性上做到良好的优化,形成了“臻金方案”,并申请到多个项目专利,打破了很多国内企业无法逾越的“设备依赖+工艺波动+专利生态”的鸿沟。
如果说掌握了电子陶瓷的核心工艺Know-how奠定了臻金新瓷行业基础,那么客户的认可就是企业产能释放的最大底气。
目前,臻金新瓷的氮化铝陶瓷基板已陆续完成数十家客户验证,向氮化铝领域的TOP10企业全部送样完毕,并在产能爬坡完成后开始转化订单。此外,臻金新瓷已于2024年6月顺利完成天使轮融资,同年11月达成量产线贯通。为服务公司战略,臻金新瓷于2025年2月正式启动新一轮融资计划,目前该轮融资正在高效推进中,重点聚焦为规模化生产及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臻金新瓷如何向上突围?
在很多前沿领域,国际巨头的技术封锁非但未让国内企业陷入“创新困境”,反而推动后者摸索出独特的创新路径,而这背后是国内“工程师红利+市场纵深”的有力支撑。
首先是工程师的“厚积薄发”,臻金新瓷的陶瓷技术团队实力雄厚,其中宿金栋博士、李广奇博士、丁达飞博士等技术人才均为材料学和工程专业出身,拥有丰富的课题经验和项目经验,深谙“从实验室到量产”的产业化鸿沟。在多次产品打磨中,团队不仅解决了多元组分精准配比、形貌精准设计、批次一致性等诸多难点问题,还通过技术研发配方体系的升级和设备技改来降低能耗在产品中的成本占比,从而达到既环保又降本的成效。
事实上,在电子陶瓷行业,“懂材料”只是起点,“懂客户”才是胜负手。臻金新瓷的市场开拓逻辑,主要体现在“需求前置化”与“响应敏捷化”的双重维度:
首先是“需求前置化”。臻金新瓷通过主动预测、挖掘和定义用户需求,并将其提前融入产品开发或服务设计流程,从而实现更精准的市场匹配和更高效率的价值创造。
还是以氮化铝陶瓷基板为例,臻金新瓷团队深刻认识到,在现代农业的大棚种植,特别是国内外工业大麻种植,其对人工光照技术要求很高,传统氧化铝材料(热导率介于20到30 W/mK)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鉴于此,业界正逐步转向使用具有更优导热性能的氮化铝材料(热导率超过170 W/mK),来解决这一问题。
臻金新瓷团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动向和技术迭代的关键时机,以氮化铝陶瓷基板产品迅速切入该市场,精准对接了市场需求与技术升级,驶入了快车道。
除了农业应用外,氮化铝陶瓷基板在其他领域的热管理需求解决方案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但不限于芯片SIP封装、作为导热填料-导热胶应用于水冷系统以及算力中心建设、VCSEL激光发射器、乃至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中控模组等,这些应用场景不仅展示了氮化铝材料的巨大市场潜力,同时也将突显了臻金新瓷产品在提升各行业效率和性能方面的关键作用。
其次是“响应敏捷化”。快速提交方案,快速提供服务,已经成为国内供应商必备的一种生存技能。臻金新瓷不仅能够以分层定价去应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在定制化产品以及高端产品研发上,能够与客户做到快速对接,用臻金新瓷董事长兼CEO蒋韶华的话来概述,“臻金新瓷不仅对标日本京瓷等国际巨头,更会在产品一致性和商务跟进服务方面优于竞争对手。通过重点产品的规模化量产能力,去加速高端电子陶瓷的国产替代进程。”
简而言之,当日本京瓷、美国CoorsTek等国际巨头正在用专利高墙维护既有利益时,当国内很多企业正在低端市场卷生卷死时,臻金新瓷的武器是更深的场景理解、更快的迭代速度以及更优质的客户服务。
回望产业史,材料产业的每一次跃迁都在重塑产业格局——硅材料成就了英特尔,碳化硅助推了特斯拉。因此,臻金新瓷的技术积淀及其在高端电子陶瓷市场的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突围样本,或许多年之后再回首,臻金新瓷的成败更可能预示着整个中国电子陶瓷产业迈向高端化的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