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阳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人民币29,900,000.00元认购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923,409股股份,认购价格为每股32.38元,本次认购投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惠之星1.83%的股份。
本次对外投资,符合长阳科技在CPI领域的战略布局和业务发展需要,双方将充分发挥技术、资源和产业链互补的优势,携手推进CPI及PET功能性膜材料等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动双方CPI及PET基膜材料等产品在智能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领域中进行规模化产业应用,促进关键光学薄膜的国产化。
宁波惠之星新材料成立于2016年,主营高端光学膜材料,是目前国内唯一可实现 CPI 及可折叠 PET 功能膜材料加工的量产企业。公司致力于实现高端光学膜材料的国产替代,综合运用电子产品屏幕防护材料设计及制造技术、精密涂布工艺等核心技术,对CPI、TAC、PET等基膜材料进行加工及复合生产,提升膜材料物理属性,改善膜材料光学性能,使膜材料具备可折叠、耐腐蚀、防眩光、抗刮擦、防爆裂、防指纹等功能。公司 CPI 及 PET 功能性膜材料等产品已作为柔性折叠显示盖板组件,广泛应用于华为、荣耀、OPPO、vivo等主流企业。
长阳科技成立于2010年,主营高分子功能膜,产品包括反射膜、光学基膜、隔膜、背板基膜及其它特种功能膜等,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动力电池及储能、太阳能光伏等领域。公司近年来正积极开发用于柔性显示用 CPI 基膜项目,目前尚待客户验证。
据长阳科技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随着CPI薄膜(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项目的开发与验证速度加快,为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战略规划,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浙江长阳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00万平方米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项目”,公司积极布局相关产能建设,该产品成功后,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对 CPI 薄膜的长期垄断。
光学硬化膜简称光学膜,是对经过涂布加工硬化处理的光学介质膜材料的统称,可按原材料种类划分为CPI功能性膜材料、TAC功能性膜材料及PET功能性膜材料等。光学硬化膜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中,是各类电子产品显示模组的核心组件。
CPI薄膜
聚酰亚胺(PI)是高分子塑料的金字塔材料,应用广泛,但是每个领域的应用体量相比PET、PC、PA材料都几乎可以忽略,这就导致了大力研发PI材料受阻,使得很多巨头不在PI领域进行深耕。好在近几年,基础材料应用材料国产化和卡脖子材料大潮中,PI聚酰亚胺材料成为资本和市场的香饽饽。
在柔性显示领域,CPI薄膜是实现柔性屏幕的关键材料。与传统的玻璃基板相比,CPI薄膜具有出色的柔韧性、高透明度和良好的耐热性,能够满足柔性显示对材料的严苛要求。目前,CPI薄膜已广泛应用于折叠屏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柔性显示产品中。例如,三星、华为等品牌的折叠屏手机均采用了CPI薄膜作为屏幕的柔性基板,使得手机在折叠态和展开态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显示效果和机械性能。
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极高,CPI薄膜凭借其优异的耐高低温、耐辐射、高强度等性能,成为航空航天器件的理想材料。在航天器中,CPI薄膜可用于制造大口径光学透镜、柔性太阳能电池基板、遮光罩、太阳帆等部件 。例如,某些CPI薄膜在经过最大剂量的电子辐照后,在特定波长处的透射率下降率均小于5%,展现出了卓越的抗电子辐照性能,能够确保航天器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下稳定运行。
在汽车行业,CPI薄膜主要应用于汽车传感器罩、车灯透镜等部件。其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候性,能够承受发动机舱的高温以及户外的各种恶劣天气条件,长期保持性能稳定;同时,CPI薄膜的轻量化特性有助于汽车制造商实现车辆的轻量化目标,降低油耗和尾气排放,提升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此外,其高透明度和良好的光泽度还能满足汽车制造商对于外观设计的要求,提升汽车的整体品质和美观度。
在能源领域,CPI薄膜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太阳能电池方面,CPI薄膜可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基板材料,其优良的耐热性和耐候性,能够保证太阳能电池在长期的户外使用过程中,承受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稳定性能和寿命 。在锂离子电池中,CPI薄膜可作为隔膜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能够起到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的作用,同时允许锂离子的自由通过,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性能。
CPI薄膜可作为盖板、基材、触控等环节的重要原材料用于折叠屏幕等柔性显示结构中。
目前,CPI薄膜的市场主要由韩国Kolon、日本住友化学等少数几家国际企业主导。“伴随着折叠屏手机的发展,使得CPI薄膜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终端应用厂商也会考虑采购国内企业生产的CPI薄膜,但会重点关注产品的良率和得率,以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折叠屏手机作为一种创新的消费电子产品,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此类产品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为手机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全球CPI薄膜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CPI薄膜市场规模达到6.3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8.46亿美元,2024-2030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3%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电子、航空航天等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CPI薄膜的需求持续攀升。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全球CPI薄膜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生产企业包括韩国的Kolon Industries、SKC,日本的Sumitomo Chemical,以及中国的瑞华泰、长阳科技等。其中,Kolon Industries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其生产的CPI薄膜因其高透明度、耐热性以及耐折叠性能,被广泛应用在三星、华为、摩托罗拉等品牌的折叠屏智能手机上 。中国企业在CPI薄膜领域的国产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如瑞华泰正在调试50吨CPI中试产线,以确保产品良率和稳定性,长阳科技的CPI柔性新材料已通过京东方的验证,打破了日韩在该领域的全球垄断 。 PET薄膜
PET薄膜全称聚酯薄膜,我们平时称为PET薄膜,它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一种薄膜材料。目前因为PET薄膜的综合性能优良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其广泛应用于包装装饰、屏幕保护、镜面表面保护、电子、工业用膜等领域。
在高端应用领域,聚酯薄膜凭借其卓越性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电子信息产业,随着电子产品向轻薄化、高性能方向发展,对聚酯薄膜的性能要求愈发严苛。例如,在柔性电路板(FPC)制造中,聚酯薄膜作为重要基材,需具备极高的柔韧性、尺寸稳定性与电气绝缘性,以确保电路在弯折过程中性能稳定,不发生短路等故障。同时,在半导体封装领域,聚酯薄膜可用于芯片的保护与绝缘,其低吸湿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有效抵御外界环境侵蚀,保障芯片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在光学显示方面,聚酯薄膜同样表现出色。光学级聚酯薄膜是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等各类显示设备不可或缺的材料。它具有高透明度、低雾度、精确的光学折射率等特性,能够有效提升显示画面的清晰度、色彩鲜艳度与对比度。如在 LCD 背光模组中,聚酯薄膜制成的扩散膜、增亮膜等光学膜片,可均匀分散背光源光线,提高光线利用效率,让屏幕显示更加明亮、均匀。
医疗器械领域对聚酯薄膜的应用也逐步深入。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和阻隔性能,聚酯薄膜可用于制作医用包装材料,对药品、医疗器械等进行无菌包装,有效防止微生物污染,延长产品保质期。在一些高端医疗设备中,聚酯薄膜还可作为传感器的关键部件,凭借其高灵敏度和稳定性,实现对人体生理参数的精确监测 。 此外,在口腔科,聚酯薄膜也有诸多应用,如制取印模,协助获取口腔组织的精确印模,为后续制作修复体(如牙冠、牙桥、义齿等)提供准确模型;在某些治疗过程中,用于隔离和分离相邻的牙齿或组织,防止材料粘连;还能暂时覆盖和保护牙齿或口腔组织,避免受到外界刺激或污染 。
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近乎极致,聚酯薄膜经过特殊改性后,在该领域也崭露头角。其高强度、低密度、耐高温、耐辐射等特性,使其可用于飞行器的绝缘材料、热防护材料以及航空电子设备的包装与防护。例如,在飞行器的电气系统中,聚酯薄膜作为绝缘材料,能够承受高电压、强电流,保障电路系统稳定运行;在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中,聚酯薄膜可有效阻挡高温气流对机体结构的侵蚀,确保飞行器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飞行 。
在市场规模方面,PET 薄膜展现出持续扩张的强劲势头。就全球 PET 薄膜涂层钢卷市场而言,2023 年其规模已达 2.46 亿元,而中国市场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4 年,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依旧不减,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硬质涂层 PET 薄膜市场规模在这一年达到了新的高度,从增长态势来看,为整个 PET 薄膜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放眼未来,预计到 2029 年,全球 PET 薄膜涂层钢卷市场规模将攀升至 3.2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4.42%。而中国 PET 薄膜市场规模早在 2020 年便突破百亿元大关,预计至 2025 年,年复合增长率会超 8%。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基 PET 薄膜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 2030 年,中国生物基 PET 薄膜市场预计将达到 2.17 亿美元的收入规模,2024-2030 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 12.6% 。这些增长得益于经济的稳步上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环保包装材料需求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