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3月,印度卡纳塔克邦政府宣布向富士康智能手机组装厂提供697亿卢比(约8亿美元)补贴,创下印度对单一电子企业的最高补贴纪录。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印度发展高端制造的野心,更折射出全球电子产业链重构的新趋势。


卡纳塔克邦的政策组合拳

政企协同的补贴模式。

卡纳塔克邦的电子系统设计与制造政策涵盖了固定资产支持:返还 25% 的土地购置成本(上限 17.4 亿卢比)。生产设施补贴:给予 20% 的厂房与设备投资补贴(上限 13.9 亿卢比)。行政成本减免:全免土地印花税、注册费及用途变更费。

并且,中央政府通过 "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 进一步加码,前五年按年度营收4%-6%发放补贴,高端机型(出厂价≥200 美元)补贴额度上浮 50%,对美欧市场出口占比超 50% 的企业追加 0.5% 补贴。

以富士康 25 亿美元投资、2000 万部年产能计算,直接补贴覆盖总投资的 32%,单部iPhone生产成本降低7-9美元,项目回报周期预计缩短18-24 个月。


富士康的印度战略布局

智能手机制造的双线运作。

产能分配方面,有60%服务苹果订单,40%承接本土品牌。同时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进行产业升级,使生产线直通率提升至 93%。计划三年内实现充电器、包装材料等 30 个品类本地采购,实现供应链的本地化。

在半导体产业上,富士康投资2.7亿美元建设月产能50万片的封装测试工厂。参与印度 "芯片四边形" 计划,角逐 28 纳米芯片制造补贴,并与班加罗尔理工学院合作开设半导体定向培养班。

富士康的生态体系构建,吸引了23家台资供应商形成50公里配套圈。自建的保税仓库与专用通道,使清关时间压缩至43小时。投资1.2亿美元建设的 200MW光伏电站,也保障了70%电力自给。


印度电子制造业的破局与挑战

富士康的投资只是印度电子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印度电子制造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和半导体领域。2024年,印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1550亿美元,预计到2026财年出口额将达1200亿美元。

卡纳塔克邦作为印度电子制造业的热点地区,拥有班加罗尔这一全球知名的IT枢纽,具备成熟的基础设施、丰富的熟练劳动力以及强大的供应链网络。截至2024年12月,该邦已获得44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在印度各邦中排名第三。

除了富士康,塔塔电子通过收购纬创在卡纳塔克邦的iPhone生产工厂,迅速跻身苹果供应链的重要玩家。此外,泛林集团(Lam Research)和Silectric Semiconductor等国际巨头和本土企业也纷纷在卡纳塔克邦投资建厂,进一步巩固了该邦的电子制造业地位。

同时,印度电子制造业也存在结构性短板,65%的PCB板、92%的摄像头模组依赖进口,人均产出仅为中国同行的68%,设备效率低12个百分点,物流成本占比8.7%,高于全球平均3.2个百分点。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博弈

富士康在印度获得的巨额补贴,标志着印度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对成本和风险的考量,印度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投资建厂的热门目的地。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企业需要积极应对,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全球化布局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例如,立讯精密在印度诺伊达的工厂已实现AirPods Pro 本地化生产,闻泰科技通过收购Newport Wafer Fab 切入车规级半导体赛道。


印度电子制造业的崛起,是政策设计、企业战略与地缘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卡纳塔克邦通过精准补贴吸引龙头企业,进而带动产业链延伸的模式,正在重塑区域产业格局。未来五年,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持续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其产业升级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