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大白马康得新曾经被誉为“中国的3M”、“材料界华为”,光环一层加一层,但如今却只能看着一切光环作古。模切之家最新消息,昔日A股千亿市值的白马股*ST康得,自今年7月10日起被暂停上市后,目前的处境可谓是雪上加霜了。



被执行标的超6亿,可能被实施强制退市


11月5日,*ST康得(002450.SZ)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法院的《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责令公司到法院执行局接受询问,并向国信证券、宜兴农商行分别支付3122.05万元、6038.10万元,共约9160.15万元。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以及负担申请执行费9.9万元、12.8万元,共约22.7万元,。


被执行人须在5日内,如实向法院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


事实上,对于*ST康得来说,压力远不止如此,当前的处境可以用“雪上加霜”来形容。


据企查查法律风险显示,*ST康得当前风险有989条,其中,法院17次将其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约6.58亿,公司还多次被限制高消费。


昨日,*ST康得还发布公告称,公司在9月27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决定书,公司可能存在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强制退市。


公开资料显示,*ST康得主要从事先进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新材料(预涂材料,光电材料)、智能显示(3D、SR、大屏触控)、碳材料(碳纤维及碳纤维复合材料),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所属行业为材料化工。


曾被称为“中国的3M”、“材料界华为”的千亿大白马康得新,如今只能看着一切光环作古,只留下一桩臭名昭著的造假案,为投资者口口相传。


昔日百亿造假案坐实


从下海寻觅“致富经”到将康得新打造为近千亿市值的白马股,前董事长钟玉用了约30年时间。然而,一份债券违约公告让这多年的努力瞬间“瓦解”。


当真实的康得新暴露在阳光下,人们惊觉,这匹“大白马”早已败絮其中。


根据此前的行政处罚书,康得新得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构采购、生产、研发、产品运输费用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导致2015年至2018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22.42亿元、29.43亿元、39.08亿元、24.36亿元,分别占各年度报告披露利润总额的136.22%、127.85%、134.19%、711.29%,*ST康得2015年至2018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的利润总额存在虚假记载。


康得新在2015年至2018年披露的银行存款余额存在虚假记载。2018年,*ST康得披露的存款余额为144.68亿元,其中包括康得新得及其子公司在北京银行西单支行银行账户余额122.09亿元。


同时,2015年和2016年,康得新得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分别募集资金净额29.82亿元、47.84亿元,用于向康得新光电增资,建设年产1.02亿平方米先进高分子膜材料项目、年产1亿片裸眼3D模组产品项目及归还银行贷款。


2018年7月至12月期间,康得新利用与中国化学赛鼎宁波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化学赛鼎)、沈阳宇龙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宇龙汽车)签订《采购委托协议》,将募集资金从专户转出,以支付设备采购款的名义分别向化学赛鼎、宇龙汽车支付21.74亿元、2.79亿元;化学赛鼎和宇龙汽车按照康得新要求将收到的资金转付给指定供应商,转出的募集资金经过多道流转后,主要资金最终回流至*ST康得,用于归还银行贷款、配合虛增利润等方面。


康得新披露的2018年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已使用募集资金总额36.88亿元,全部用于建设年产1.02亿平方米先进高分子膜材料项目和年产1亿片裸眼3D膜组产品项目,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用途情况。康得新并没有如实披露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导致在2018年年报中出现虚假记录。


自2019年7月5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后,康得新开始四处寻找自救之路。然而,经过一年的努力,还是不得不接受大势已去的局面。


更多相关阅读:


康得新实控人、前CFO涉嫌多宗罪,被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重磅!康得新深夜再收处罚告知书,股票或被强制退市


被大股东掏空的康得新亏58亿,拟增10亿子公司担保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