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干法隔膜出口总量达2.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8%。小编整理了中国干法隔膜2025年第一季度进出口数据简报,一起来看看吧!


一、2025年Q1中国干法隔膜出口核心数据


1.出口总量与金额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干法隔膜(含PP基膜、三层复合隔膜、改性隔膜等)出口总量达2.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8%(受东南亚两轮车电池及储能项目需求驱动)。

出口总额2.5亿美元,同比增长20%,均价从0.85美元/平方米微降至0.89美元/平方米,主因低端产品价格竞争加剧。


2.分产品出口表现


PP基膜:出口量1.6亿平方米(57%),同比增长18%,单价0.75美元/平方米,主销印度、越南电动摩托电池市场。

三层复合隔膜:出口量0.9亿平方米(32%),同比增长35%,单价1.1美元/平方米,东南亚储能项目(如印尼通信基站)需求增长。

改性隔膜(耐高温):出口量0.3亿平方米(11%),单价1.5美元/平方米,非洲离网储能及中东高温场景应用占比提升至20%。


2.出口省份TOP5


浙江省(1.1亿平方米,39%):中材科技、大东南主导PP基膜出口东南亚。

江苏省(0.8亿平方米,29%):沧州明珠、星源材质供应三层复合隔膜至印度储能市场。

广东省(0.5亿平方米,18%):中兴新材改性隔膜专攻中东及非洲高温场景。

山东省(0.3亿平方米,11%):东岳集团PP基膜覆盖南美两轮车替换市场。

福建省(0.1亿平方米,3%):宁德时代配套越南VinFast低速电动车项目。


4.出口国家TOP5(按金额)


印度(8000万美元):电动摩托电池扩产拉动PP基膜进口量增长30%。

越南(6000万美元):VinFast两轮车电池及通信基站储能需求增长50%。

印尼(4000万美元):PLN离网储能项目采购三层复合隔膜(耐湿热性能)。

尼日利亚(3000万美元):柴油发电机替代储能项目推动改性隔膜需求翻倍。

巴西(2000万美元):电动滑板车市场兴起,PP基膜进口量增长25%。


二、2025年Q1中国干法隔膜进口核心数据


1.进口总量与金额


2025年Q1干法隔膜进口量0.1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进口额48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集中于高端技术领域:

超疏水改性隔膜:进口量0.08亿平方米(53%),单价4.2美元/平方米,日本宇部兴产、美国Celgard垄断高湿度场景应用。

纳米纤维复合隔膜:进口量0.05亿平方米(33%),单价6.5美元/平方米,德国科德宝供应欧洲储能项目。

超薄基膜(≤12μm):进口量0.02亿平方米(14%),单价8.8美元/平方米,韩国SKC供应消费电子微型电池。


2.进口来源国与用途


日本(进口额2500万美元):宇部兴产超疏水隔膜用于青藏高原通信基站电池。

美国(1500万美元):Celgard改性隔膜配套华为非洲离网储能项目。

德国(600万美元):科德宝纳米纤维隔膜供应宁德时代欧洲储能产线。

韩国(200万美元):SKC超薄基膜用于小米TWS耳机电池。


3.进口省份TOP3


广东省(占比50%):华为、比亚迪采购美国及日本高端隔膜。

江苏省(30%):宁德时代溧阳基地进口德国纳米纤维隔膜

浙江省(15%):华友钴业采购韩国超薄基膜生产消费电子电池。


三、格兰德查全球关键洞察


1.市场驱动因素


两轮车电池替代潮:东南亚燃油摩托电动化率提升至15%,拉动PP基膜需求增长20%。

储能场景分化:非洲/中东离网项目偏好低成本干法隔膜(单价较湿法低40%)。

技术升级需求:超疏水改性隔膜进口额增长30%,应对高湿度环境电池失效问题。


2.风险与挑战


低价竞争恶化:中小企业PP基膜价格战致行业毛利率跌破10%。

技术替代压力: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加速(如宁德时代2025年量产),挤压干法隔膜储能市场。

环保法规收紧:欧盟拟将干法隔膜纳入REACH法规限制(铅镉添加剂检测成本增加15%)。


四、格兰德查全球策略建议


1.短期行动(2025Q2)


抢占新兴市场:联合雅迪、爱玛在越南设两轮车电池组装厂,捆绑PP基膜出口。

技术微创新:推广“PP基膜+陶瓷涂层”改性方案(成本增加5%,溢价率提升20%)。


2.长期战略


场景定制化:开发沙漠耐高温(>60℃)、高盐雾腐蚀隔膜,溢价率超30%

产业链垂直整合:联合东岳集团向上游聚丙烯原料延伸(成本降低8%-10%)。

循环经济布局:与格林美合作回收干法隔膜边角料,满足欧盟《新电池法》再生材料比例要求。

数字化营销: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定向推送“高性价比储能隔膜”至非洲采购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