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隔膜正在酝酿新一轮涨价行情。
2024年干法隔膜行业经过持续的价格战,16μm干法隔膜价格从2023年0.89-1.05元/平方米下跌至0.4-0.6元/平方米,12μm产品价格同样下滑约20%,年底部分型号价格甚至跌破成本线,导致隔膜企业干法产品线普遍亏损。
2025年初,干法隔膜经历了一轮超跌修复,根据采购量不同,16μm干法隔膜价格在0.35-0.5元/平方米之间,12μm干法隔膜价格在0.375-0.55元/平方米之间,毛利率虽有小幅提升,但利润修复空间仍然有限。
可以看到,过去两年,由于干法隔膜新增产能密集释放,阶段性供给过剩矛盾突出,部分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产品,导致全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而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减少研发投入,产品同质化严重,进一步加剧价格战。“内卷式”恶性循环下,企业现金流紧张,技术创新乏力,行业整体竞争力面临下滑风险。
近期,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电池薄膜专业委员会发起《共促锂电池隔膜行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下称《倡议书》),呼吁行业通过协同自律打破内卷,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针对行业乱象,《倡议书》提出三大核心举措,直击内卷痛点:
1、建立技术标准与产能监测机制。龙头企业牵头制定隔膜品质分级标准,推动差异化竞争;实施季度产能利用率通报制度,引导企业理性规划产能,避免盲目扩张。
2、强化成本调控与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通过原料市场动态分析和成本精细化管理提升抗风险能力;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3、维护公平竞争与供应链信用。反对恶意压价、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呼吁金融机构优先支持信用优良企业,优化产业链资金流转效率。
《倡议书》的发布,旨在打破“低价-低质-低利润”的恶性循环,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为企业创造良性竞争环境。
与此同时,市场上也传出干法隔膜价格酝酿上调的信号。
干法隔膜企业“涨价”背后
据悉,2025年年初,已有隔膜厂商开始上调隔膜出厂价格,涨幅超过20%。结合头部干法隔膜释放的涨价信号来看,未来仍存在较大的涨价空间。
高工锂电分析认为,这一趋势与行业“反内卷”行动倡议密切相关。
首先是成本压力倒逼。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要求提升等因素导致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企业盈利空间被挤压,合理涨价成为维持经营的必要选择。
其次是供需格局优化。随着产能监测机制的落地,行业产能扩张节奏趋缓,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为价格回调提供市场基础。
第三是品质升级支撑。技术标准工作组的成立将推动隔膜产品分级,高端化、差异化产品占比提升,进一步支撑价格体系修复。
行业一致观点是,本轮干法隔膜涨价并非短期反弹,而是产品价值的理性回归。若涨价落地,干法隔膜企业也有望迎来多重利好:
1、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可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为技术研发和产能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2、通过价格机制淘汰低效产能,推动资源向高附加值领域集中,加速行业整合。
3、利润回升将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高孔隙率隔膜、耐极端温度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增强全球竞争力。
干法隔膜涨价或快速落地
干法隔膜涨价趋势,本质上是市场集中度、供需动态与产业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工锂电认为,本轮干法隔膜价格触底反弹的信号已经明确,其涨价节奏可能快于市场预期。
从市场端来看,今年一季度,磷酸铁锂电池在国内动力电池总装车量中占比达80.8%,带动12μm干法隔膜需求快速增长;储能市场作为新增长极,多种型号的干法隔膜因成本优势市场需求持续爆发。
供给端来看,干法隔膜行业市场集中度高,星源材质、中兴新材、惠强新材、博盛新材四家头部企业市场占比超过90%,高集中度市场赋予头部企业议价主动权。
目前,干法企业对《倡议书》认可度较高,头部企业不排除仿照负极材料的例子,做出联合议价等抵制内卷的相关行为。
本次《倡议书》的发布,期待可以成为行业发展回归“卷研发”、“卷价值”、“卷服务”的良性发展的信号。通过建立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加强自律,完善供应链信用保障机制,以促进隔膜行业高质量发展。
反内卷倡议与价格调整的双重举措,将标志着隔膜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高质量发展。通过合理修复价格体系,企业也有望获得技术创新与产能优化的必要空间,推动隔膜行业从“量”的比拼转向“质”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