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马来和印尼这三个地方,老板们讨论可行性研究报告时,也会发出一些灵魂拷问:去这些地方投资,真的能赚到钱吗?所以本文从四个维度对比分析,助力各位老板精准决策,从法律和商业角度,看看这些地方的投资营商环境究竟如何。本文不构成专业投资建议,如有需求,请咨询专业机构~

 

一、宏观投资环境对比(经济基本面)

 

- 数据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25Q1、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2025、各国统计局。

- 核心法律依据:马来西亚《国家投资愿景2030》(NIA)第8.2条:承诺保持企业所得税率≤20%至2030年;印尼《2045黄金印尼计划》第3章:要求2025-2035年制造业年增速≥7.2%;越南《2021-2030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23条:设定2025年数字经济占GDP25%目标。

 

二、产业适配度矩阵(重点行业扶持力度)

 

典型案例:

1. 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依据《战略项目加速法》第15条,环评审批缩短至45天;

2. 花西子因未达印尼本地原料采购比例,被雅加达海关扣押货物:

- 原料本地化率仅18%(低于法定30%);

- 处罚:补缴税款+货值30%罚款(依据第55/2025号通告);

3. 薇诺娜利用越南海防保税区政策降低供应链成本:

- 进口烟酰胺原料关税从12%降至0%;

- 成品出口欧盟免缴越南增值税(海关总署第203/2025号)。

风险警示:未通过 VNTA毒理测试 上市产品,最高面临终身禁入市场(第91/2025号决议第7条)。

 

三、投资成本精算模型(年产10亿美元电子厂为例)

 

- 数据来源:JLL亚太制造业成本报告2025、德勤《全球制造业成本洞察2025》、各国海关总署、央行外汇管制文件。

 

四、法律政策风险雷达

 

法律尽调「三阶工作法」

针对东南亚投资特殊风险防控(篇幅有限,仅部分举例):

阶段一:准入合规扫描

1. 核查越南《投资法》附录IV清单(2025年新增区块链、基因编辑等限制领域);

2. 确认马来西亚行业代码与MITI分类匹配(避免「实质经营与许可不符」风险)。

阶段二:交易结构验证

1. 印尼项目必须采用 「有限责任公司(PT)」 形式(禁止代表处直接经营);

2. 越南合资协议需明确 「技术作价入股」评估机制(防止被认定虚假出资)。

阶段三:退出机制预设

1. 在马来西亚股东协议中写入 「拖售权条款」(保障中小股东退出权益);

2. 越南土地租赁合同需约定 「政府征收补偿分配机制」(避免资产灭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