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企业集团塔塔是苹果的供应商之一,它在霍苏尔经营着一家手机外壳工厂。知情人士透露,在该工厂,每两个从生产线上下来的组件中,只有大约一个质量足够好到可以送到苹果组装商富士康那里。

和苹果的零缺陷目标相比,这50%的“良率”难以达标。两名曾在苹果海外业务工作的人士表示,该工厂正在计划提高熟练程度,但是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贝恩咨询公司顾问王珏(Jue Wang,音译)表示,苹果正处于向印度扩张的起步阶段。

“我们讨论的不是郑州工厂的规模,每个人都承认印度工厂效率会有所不同,但是这一幕正在上演。”她表示。郑州工厂是中国的一个工厂中心,有“iPhone城”之称,雇佣了大约30万名工人。


缺乏紧迫感

在中国,供应商和政府官员采取了“不惜一切代价”的方式来赢得iPhone订单。前苹果员工举例称:他们曾经估计某项任务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才能完成,但第二天早上来上班时,却发现任务已经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完成了。

相比之下,一名了解印度运营情况的苹果前工程师表示,苹果在印度的业务并没有以这样的速度运行:“就是缺乏紧迫感。”

一位参与苹果运营的人士称,苹果向印度扩张的进程缓慢,部分原因是物流、关税和基础设施。这位人士表示,得益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苹果在东南亚的多元化发展更为顺利。该协定是10个区域性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


 苹果印度手机份额不到4%

电子代工行业咨询公司Venture Outsource的总裁马克·泽特(Mark Zetter)表示,这种惰性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问题。

5年前,泽特为印度智库Gateway House做研究时发现,印度代工制造商经常声称他们可以满足电子产品客户的“任何需求”。但实际上,他们“在协议签署后,对客户的担忧反应迟缓”,在应对变化时“缺乏灵活性”。

苹果的工程师们有时还住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市中心的酒店里,那里距离他们工作的工厂有两个小时的路程。这需要每天四个小时的通勤时间,沿途偶尔会遭遇很差的WiFi网络。苹果不予置评。

到处都是障碍

尽管存在这些初期问题,但分析师表示,印度对苹果来说潜力巨大。贝恩估计,在政策支持和低成本的推动下,印度制造业出口可能会增长一倍以上,从2022年的4180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逾1万亿美元。该公司估计,印度仅电子产品出口一项就将以每年高达40%的速度增长。

硅谷企业家、学者维韦克·瓦德瓦(Vivek Wadhwa)上月会见了包括印度总理莫迪在内的政府官员。他说,印度中央政府鼓励企业抓住苹果的多元化需求机遇。

他表示,省政府“正在竭尽全力引进工业,他们将效仿中国的做法”,“但是,这些还处于起步阶段。苹果现在正脚踏实地,学习什么有用,什么没用……再过三年,你就会看到它的规模在扩大”。

瓦德瓦承认,印度政府的碎片化和官僚主义是苹果需要适应的。他建议工程师们学习Jugaad艺术,也就是一种“将就”或超越障碍的方法。“因为在印度,一切都是障碍。”他说。

苹果最近发布的招聘广告明确表明,该公司在印度有很大的雄心。今年,印度有望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一则广告告诉未来的员工,他们将“在印度发展新兴业务,为苹果的所有产品线提供服务,并同时建设未来的工厂”。

备注: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苹果资讯频道,转载只为行业学习及交流,如有不妥可留言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模切之家&涂布之家



东莞市木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是一家互联网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平台有员工近50人,在全国设立有5家事业处,分别位于东莞南城,深圳龙华,江苏昆山,江西赣州,重庆。

公司旗下有八大事业版块:模切之家平台、涂布之家平台、模切工学院、时代模切ERP、模切库存交易中心、产业私募基金、供应链金融、产学研平台,为3C电子/家电/汽车/能源/医疗/印刷等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服务。

经过近9年耕耘,平台已经成长为模切/涂布细分领域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目前已拥有30000家企业用户及150000+个人用户,收录行业500000+笔行业信息,覆盖中国华南、华东、华北、西部、东南亚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