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后盖被厂商们玩出花,会变色的手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对于普通的手机使用者来说,手机后盖在一部手机外观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而不同手机的正面屏幕因为全面屏时代的到来已经没有太大的差距,只有屏占比的轻微不同。所以,想要辨识出一台手机,很多时候都需要通过背面的种种特征来完成。


一些手机厂商会在后置摄像头的排布和镜头盖设计中花心思,不过受限于手机结构,将后摄放置在背面上部乃至左上部,渐渐变成全行业通用做法。只有后盖是最自由的,可发挥厂商对工业设计的追求,以及对消费者喜好变化的敏锐度。


变色后盖被厂商们玩出花,会变色的手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单单是在质感方面,后盖就被玩出花来了。有的用纯粹的光面玻璃,有的加了磨砂效果和凹凸手感,有的用塑料模拟玻璃,减轻重量,有的用皮革或素皮来对档次进行提升。手机后盖的颜色,从纯色到渐变,再到纯色中混着渐变、渐变中混着纯色,用各种方式刷新我们的眼球。


但有一件事始终无法改变,那便是后盖颜色已经在制造完成时固定下来,除非换掉后盖或整个手机,否则很难发生变化,更不用说自定义之类的需求了。后盖变色技术却悄然颠覆了这个印象,可以随着操作变换颜色,不再是自始至终只有一副面貌。


一块变色后盖,厂商们玩出花了


目前亮相的后盖变色是基于电致变色技术发展而来的。在玻璃间隙中加入含有变色材料的薄膜。开机后,会在不同的显色模式间切换,带来色彩变化的效果。电致变色已被广泛应用多年。酒店浴室就常常采用具有这一技术的玻璃,当你按下开关,它会从透明到磨砂,兼顾了观赏和隐私。


近期最具话题性的 “变色”手机,莫过于新近发布的 OPPO Reno5 Pro + 艺术家限定版。


变色后盖被厂商们玩出花,会变色的手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OPPO 将艺术家绘制的图案与电致变色结合,有了艺术性与实用性:轻敲后盖,便能迅速转换颜色;两台互相绑定的手机之间,还可通过 “画心”给对方更换后盖颜色,突破距离表达感情。


一加的两款变色概念机更着重于 “酷”。OnePlus Concept One 仅在后摄镜头盖部分使用变色玻璃,在透明和纯黑之间切换,整个手机有了极强的一体感。OnePlus 8T Concept 则有了一大块能变色的后盖图案,来电时会像通知灯一样闪烁,不用担心手机翻过来会错过电话。


变色后盖被厂商们玩出花,会变色的手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vivo 同样跟进变色能力,手机后盖可以在其最受欢迎的银色与深蓝色之间切换,一次购买拥有两种配色。vivo 曾透露,实际产品阶段可能会将电致变色技术和闹钟、来电提醒和健康功能结合使用,让变色能力不仅仅是好看。


变色后盖被厂商们玩出花,会变色的手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努比亚旗下的游戏手机系列红魔也展示了电致变色概念产品,基于红魔 5G 氘锋透明版改造而来,同样能在纯黑和透明状态间变化。这显然是为游戏玩家设计的功能:平时隐藏起来做个低调的乖宝宝,等到加入战斗便可一键切换展示出全部 “獠牙”。


变色后盖被厂商们玩出花,会变色的手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总的来说,现阶段的后盖变色技术允许手机在两种颜色状态之间切换,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后盖颜色表达不同的心情,也可以获得如机身一体感、来电通知这样的功能性便利。


想要用户买账,还得多努力


手机后盖具有在视觉层面上改变的能力。那么公众眼中的新技术是什么样子的呢?它能像引入磨砂质感、多种镀膜工艺获得的市场热捧一样成功吗?我们选择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观点作为代表。


有网友认为后盖的变色突破了他对手机外观的固有认知,变色功能让人们在手机上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的个性。除了原有的移动终端工具属性外,手机作为个人设备的装饰属性也得到了增强。


变色后盖被厂商们玩出花,会变色的手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用户可能会变得难以选择手机保护壳,只能配上透明后壳或者是干脆让手机 “裸奔”,难得有了变色功能却不展示出来,多少会在心里觉得浪费。


也有人对变色功能的可靠性提出质疑,担心是否会给手机带来额外的耗电,是否不耐用在短短尝鲜周期后就变成无用功能。在他们看来,如果要为实用性不强的新功能支付较高溢价,不是一件可以令人接受的事情。


而在我们看来,单靠变颜色和来电通知功能,还是显得有些单一,对于消费者而言吸引力可能不太够。希望厂商可以在将来继续挖掘电致变色玻璃的可玩性,为用户带来更多实用的功能以及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


变色后盖被厂商们玩出花,会变色的手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过段时间,等变色技术更加成熟,可能会再次引领行业潮流。就像多摄像头、屏下指纹、高刷新率屏幕一样,经过不断的迭代和改进,最终成为智能手机上实用的标准功能。


会变色的手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我们之所以会这样断言,是因为手机上应用的电致变色玻璃,已经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技术研发中有了改观。从最初的试验性技术,变得越来越像能够大规模推广的功能。


就比如说变色本身,虽然电致变色只能在两种颜色间转换的技术难点没有根本性解决,不能实现红黄蓝乃至更多颜色之间的自由变化,但手机厂商在用各种方式让它逐渐没有槽点。


变色后盖被厂商们玩出花,会变色的手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OnePlus Concept One 的做法是赋予其功能,透明状态下正常拍照,变色纯黑又和普通后盖玻璃无异。其他几款则是引入巧思,变色后是奇妙的新颜色,透明状态下则显示另一层镀膜的色彩,巧妙实现双配色切换给了用户更多个性化空间。


从技术指标的层面看也是如此。电致变色在建筑和家装领域的应用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但现在它出现在了手机上,其中一个原因是耗电和重量难以控制。手机厂商技术经过几次迭代,重量和可靠性与普通后盖没有太大的区别。变色功能可以在低功耗下运行,不需要额外的耗电来维持颜色。


当然,也会付出一些“美丽的代价”。即使有复杂的镀膜工艺,目前大多数手机后盖的价格也只有一两百元。在设计上加上多层结构和通电设计后,变色后盖可能不再像普通后盖那么便宜。


变色后盖被厂商们玩出花,会变色的手机离我们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