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苹果可折叠设备外壳已通过富士康第一项质量检测,都有哪些可折叠概念厂商?


产业链在上个月频频传出消息称苹果去年下半年大量交付可折叠设备的元器件给富士康测试,目前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测试,最新消息称苹果可折叠设备外壳已通过富士康第一项质量检测,也就是组装质量控制检查。


曝苹果可折叠设备外壳已通过富士康第一项质量检测,都有哪些可折叠概念厂商?


据目前曝光的消息来看,深圳富士康只验证了外壳的翻折部件,而没有验证带主板或屏幕的整机,这相当于是测试铰链部分的组装与连续弯折性能。



根据常规的苹果研发测试流程,苹果一般会要求支持厂商对各测试的零组件做出组装过程的工艺评估,包括生产效率和生产良率,以及工装治具与自动化程度的合理性等,然后把组装产品的环境测试和比较实验设备1000小时的连续高低温冲击循环的工作状态测试,以确保每个零组件和整个组件总成的产品性能参数实验后仍在正常范围内。


此次测试据称苹果有交付两种可折叠铰链总成,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设计,其中一款类似于三星Galaxy Z Flip和联想Moto RAZR,另外一款则类似于三星Galaxy Fold系列。


测试的连续可折叠次数超过10万次,比笔记本的翻折次数约3万次高出三倍多。


目前已经推出可折叠设备的厂商包括三星、微软、LG、联想、华为、中兴、深圳柔宇等,除华为和深圳柔宇采用的是外翻折,屏幕朝外外,其它的厂商都是内翻折,主屏幕朝内,再配普通副外屏的模式。


看来苹果这次的测试也是采用了主屏幕朝内的模式,具体会不会带副外屏,或许要下一步的测试结果出来才知道。


苹果研发可折叠设备时间已经很久,也经常有相关的专利申报文件流出。但苹果一直对折叠设备不太看好,主要是其使用寿命和应用场景较难找到。


不过近年来其它厂商的一些市场试水,也慢慢培养出了一批可折叠屏的用户,苹果也希望能够在这一种十分“传统”的书页阅读模式下,拿出一款适合大家日常生活使用习惯的产品来,而不再是天天“搬砖”。


从先前的业界爆料消息可以看出,苹果的可折叠铰链也是采用等轴线性齿轮组模式,让整个设备即能内翻,也能外翻,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或产品可以直接设计成一个可内、可外翻折的“书”的模式,可以兼容部分IPAD产品应用场景。


目前,由于中国大陆的精密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多轴加工人才较少,所以在可折叠铰链产品研发、设计以及生产方面在国际市场上相对落后。


然而,折叠设备除非采用分体双屏外,通常是离不开柔性显示屏的。因此,如果苹果在未来真正推出具备市场应用场景的可折叠设备,那些目前能够生产柔性OLED显示屏和柔性MICRO LED显示屏的厂商将受益于苹果在产业链中的带动作用,获得更好的营销业绩。


中国内地的面板厂商中,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华星光电和深圳柔宇都可以生产柔性OLED显示屏。其中深圳柔宇的柔性OLED显示屏,由于技术路线与其它家不同,驱动IC和模组组装方式也与其它家有所区别,暂时只用在自己研发的终端产品上。


除深圳柔宇外,其它家的可折叠柔性OLED显示屏产品基本上大同小异,主要的差别还是跟普通柔性OLED显示屏一样,都是产线的良率与产能问题,让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可折叠显示屏产品另外与普能电子产品有所区别的一个重要部件,就是所谓的柔性保护盖板,目前有透明PI膜和超薄玻璃UTG两种。


虽然前期两种材料都有厂商在用,但从业界最新的产成品开发进度来看,除少部分研发能力较弱的厂商还会采用透明PI膜外,包括三星、联想在内的厂商对于下一代产品,基本上是确定了用超薄玻璃UTG。


与此同时,来自供应链的消息称,华为的下一代可折叠方案中也有转向采用内折+超薄玻璃UTG方式的产品在开发,如果样品试制工艺成熟,它将取代目前的透明PI外折显示屏产品。


中国大陆有贮备柔性玻璃UTG的生产厂家,主要有长信科技、蓝思科技、沃格光电、凯盛集团、南玻集团等。


此外,可折叠设备的供应链制造商与目前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制造商高度重合。一旦市场开始起量,整个行业都将受益于早期可折叠产品的高单价。


更多相关阅读:


预计明年5月量产!恩利克可折叠玻璃盖板产线最新进展


住友化学:规划液晶涂布型偏光片应用于明年可折叠手机


传苹果可折叠iPhone采用全新柔性玻璃,多个细分行业或集体爆发


曝苹果可折叠设备外壳已通过富士康第一项质量检测,都有哪些可折叠概念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