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制造业的激烈竞争中,各大企业都在努力寻找新的增长机遇,力求在浪潮中站稳脚跟。而电子大厂鸿海,凭借着自身独特的战略布局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了惊人的发展韧性与潜力。
近日,鸿海公布1月营收 5387 亿元(新台币),年增 3.16%,月减 17.74%。受惠于AI云端产品拉货动能强劲,预估第一季度表现将优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准。元件及其他产品类别、电脑终端产品类别以及消费智能产品类别呈现衰退。
展望第一季度,鸿海表示,即使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创下历年单季新高,已逐步进入传统淡季,但目前对于第一季度的能见度优于前月,故预期本季季节性表现将优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准。董事长刘扬伟此前表示乐观看待三大动能助攻今年运营。他指出,2030年全球智慧城市产值将超过1万亿美元,鸿海除了在高雄与云林导入智慧城市之外,未来在台北与基隆也可能导入。工业用的人型机器人已经在鸿海工厂大量使用,接下来还要推出包括医疗机器人在内的服务型机器人,再加上AI服务器,均能带动今年营收。
2025年营收剑指8万亿。
当全球制造业遭遇寒流,鸿海却逆势狂飙!董事长刘扬伟最新透露,鸿海即将突破7万亿新台币营收大关,向8万亿新台币发起冲击。刘扬伟的断言背后,是鸿海全球供应链的闪电布局。
2023年的6.82万亿的战绩已成过去,2024年新增资本支出直指两大方向:
全球基建狂潮:美国新厂落地、东南亚基地扩建,地缘政治下的 “鸡蛋分篮”策略全面加速;
3+3 产业核爆:电动车、数字健康、机器人三大赛道火力全开,AI + 半导体 + 5G 技术矩阵构筑护城河。
据了解,鸿海近 5 年研发投入激增300%,仅2023年就新增了23个智能工厂,全球制造网络已覆盖16个国家。
28 万亿不只是新起点。
数字健康黑科技方面,鸿海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出货量年增270%,与苹果合作研发无创血糖监测技术。
机器人军团崛起,特斯拉Optimus最大代工商浮出水面,人形机器人的月产能即将突破万台。
半导体逆袭,收购旺宏晶圆厂后,碳化硅芯片良率突破90%。投资者信号:尽管刘扬伟强调 “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但多家投行已将鸿海目标价上调15%-20%。
从代工帝国到科技巨擘,鸿海正在下一盘百年未有的全球棋局。当刘扬伟说出 “8 万亿不是天花板” 时,他眼中的未来版图或许远超想象。